东南大学姚红红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余家仪发布时间:2025-04-03浏览次数:10



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Nose-to-Brain Delivery of Circular RNA SCMH1-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鼻-脑递送负载环状RNA circSCMH1的脂质纳米颗粒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鼻内给药有效递送circSCMH1,以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创新治疗策略。研究可拉近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之间的关键差距,为临床应用核酸药物circSCMH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有望造福更多脑卒中患者。(Adv. Mater. 2025, DOI: 10.1002/adma.202500598)。



姚红红团队此前确定了circSCMH1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ircSCMH1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剂,可通过降低FTO依赖性Plpp3 mRNAm6A修饰作用,稳定Plpp3,促进神经可塑性、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增强血管修复来促进神经恢复。团队还证明了circSCMH1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可以显著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姚红红团队此前还开发了细胞外囊泡RVG-EV作为circRNA的非病毒载体。然而,高成本、复杂的制造和质量控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脂质纳米颗粒(LNP)由于可规模化生产,有效的RNA封装和较低的全身免疫原性,可作为优越的RNA递送系统。circSCMH1LNP包封后产生circSCMH1@LNP

本研究中,团队基于三种可电离脂质(SM-102DLin-MC3-DMANT1-014B)分别制备LNP1LNP2LNP3。对比发现,基于SM-102LNP1可作为递送环状RNA SCMH1的最优载体。嗅上皮中的嗅神经末梢与大脑中的嗅球相连,这种直接连接使嗅球成为鼻-脑药物递送的重要区域。经鼻给药后,circSCMH1@LNP1可通过嗅神经进入嗅球,然后分布到大脑其它区域。与静脉途径相比,经鼻给药增强了circSCMH1在脑中的分布,并减少了其在外周器官中的非特异性分布。在光血栓(PT)脑卒中模型小鼠中经鼻单次给予circSCMH1@LNP1,便可促进突触可塑性、血管修复、神经炎症缓解和髓鞘形成,显著改善卒中模型小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贾彦鹏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徐廉,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250059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