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 I 《医学社会》课程走进医养结合机构实地教学

发布者:余家仪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9日,在医学社会学授课老师王红漫教授的带领下,东南大学大一医学生走进南京江北新区普斯康健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现场教学。此次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沉浸式教学方式,聚焦医疗服务重点人群 —— 老年人。作为《医学社会学》的课堂延伸,旨在让医学生们近距离了解社会组织,接触养老服务行业,深入了解重点人群——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健康护理要点,深化对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理解,提高医学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老年人作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重点人群,受到世界与国家的高度关注,相关文件的出台也引发社会各界聚焦老年人生活健康。而医养结合作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社会组织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整合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不足。

普斯康健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常设体检服务,包括血压,B超等基本检查项目,每日还有专业医生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同时,中心设置社区认知症照护中心,专门对失能失智老人进行预防评估与健康干预。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覆盖。此外,普斯康健还包含活力型老人活动区域,上门护理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是我国当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城市嵌入式居家养老案例,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践学习平台。





教学现场,老师带领学生一行参观普斯康健并介绍相关内容。在活力型老人活动区域,同学们看到老人们积极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如串珠、绘画、舞蹈等,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感,更是健康老龄化理念的生动体现。普斯康健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实现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随后,同学们来到认知障碍老人照护专区,学习了解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专业护理方法和特色照护模式,包括记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个性化服务。这些服务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更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提供老年人卫生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和重要性。重点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该中心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护理模式,正是这种综合服务理念的体现,它不仅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对外护理展示环节,同学们了解到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涵盖健康监测、康复指导、生活照料等内容。这些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让他们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这些上门服务也给予老人温暖与陪伴,不仅作为养老服务的一环,更是对老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怀。

同学们以该中心为例现场学习社会组织的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并了解在实践服务中的如何与服务对象构建专业关系。老师就学生们提出的困惑与想法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解答。





正如王红漫教授所言,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不愿住养老院、希望留在“家”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与幸福指数。此次现场教学参观活动让同学们收获颇丰,对养老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张杨同学感慨道:“以前只在书本上学习医学知识,这次医学社会学现场教学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明白了我们医学生未来的责任重大。”徐子淳同学表示:“看到老人们在养老服务中心生活得幸福快乐,我更加坚定了学好医学社会学,为老年人健康贡献力量的决心。”






我们之前做的养老院设计确实有很大的欠缺,没有实践调研的空想结果确实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不仅是区域设计的欠缺,更是缺少对老年人人群心理的探究。”这是同学们在现场学习后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此次东南大学医学社会学现场教学,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也为南京江北新区普斯康健养老服务中心与高校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