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医学院办学历史肇始于1935年5月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是我国医学教育、内科学与心血管病学的奠基人戚寿南。其掌校长达14年之久,走过了艰难、曲折、战乱、漂泊的岁月,使中央大学医学院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医学院校中最负盛名的医学学府,可谓功勋卓著。恰逢医学院九秩华诞,粗略梳理其不平凡的一生,以飨业界同仁与来者。
戚寿南,1893年2月2日生于浙江宁波。191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因成绩优异获得美国罗氏基金(Roch,s Foundation)入世界闻名的美国现代医学教育发源地,至今在美国医科学校中仍居榜首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 Hopkins medical school)学习。1920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Hopkins医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中国毕业生(图1)。随后,赴马萨诸塞州美国麻省总医院任职,师从White教授。1922年结业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和光明前途,毅然回国进入与Hopkins医学院有着深厚渊源的北平协和医学院任教授,讲授内科学,同时主管临床工作,并担任临床生理实验室的主任,开创了中国心电图学研究的先河。1924年戚寿南与陶忡忱医师结婚,共育有五个子女。1929至1930年间,戚寿南再次被选派去美国深造。在协和医院工作的12年间,他对中国内科学、心脏病学乃至心电图学等领域的贡献十分巨大,奠定了他在中国内科学界的领袖地位(图2)。
1935年5月,戚寿南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时,正值国立中央大学奉命添设医学院,受罗家伦校长之聘任医学院院长.《中央日报》于同年7月28日、8月1日均分别作了报道(图3)。同年6月,学校又承令增设口腔专科学校。初创维艰,正式挂牌的医学院办公室仅为三间平房。办公室人员只有三人,即一位院长、一位秘书及一位附属口腔专科学校主任黄子濂。这就是后来被诸多专家教授传赞的“三间平房起家,三人扛起医学院”的佳话。就任4个月后便招生开课。
1936年4月,中央大学医学院基础部在南京四牌楼建成。自当年7月至次年2月,陆续建成了生物化学研究室、结构学科解剖室、生理学科实验室及组织学科、胚胎学科和神经结构学科共用的实验室等。牙医专科学校亦建成了宿舍和牙症医院,包括l9个实验室、诊疗室,供教学、开诊之用。他广延名师,邀请了众多的医学翘楚任教。至此,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及牙医专科学校已初具规模,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学院。
1937年,戚寿南创立中华内科学会,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日寇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后,中央大学主体西迁入渝,医学院则迁往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齐鲁两大学共克时艰、联合办学。1938至1941年间,三校联合建立了“三大学联合医院”,戚寿南被公推为总院长。当时,英勇的抗日飞行员与日作战负伤后皆送往该院。戚寿南在医院安排特别医疗区,对每位伤员亲自诊疗或会诊,使其尽快康复重返战场。当年在成都,“戚院长”之名,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无不称道。
1941年7月,中大医学院退出联合医院,在成都正府街122号组建成都公立医院(现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戚寿南为首任院长,有力推动了抗战时期成都地区大学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图4)。
抗战时期医疗设备、资金都极度匮乏。戚寿南则以个人名誉向美国医疗界的新朋旧友请求援助,最终获得美国一些基金会筹集的药品、资金。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托他接收了3万5千美元医疗援助,支持了中大医学院及中央医院的维持与发展。
1946年5月,中大医学院迁回南京原址复院。他曾多次婉言谢绝国民政府邀其从政,任中大医学院院长之职直至1948年。在吴有训校长赴美开会期间,曾由他短期代理校长。其后,又以首席代表与团长的身份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大会,即“日内瓦国际卫生会议”(图5、6)。会后,戚寿南经加拿大讲学转赴美国,一直在马丁堡(Martinburg)公立医院任职至退休。其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曾多次通过各种渠道邀请戚寿南回国任卫生部副部长之职,但因其夫人居住美国等缘故终未能遂愿。
1974年10月29日,戚寿南病世于洛杉矶,享年81岁(图7)。后来,美国政府还派专机送要员参加他的盛大葬礼。戚寿南一生鞠躬尽瘁从医从教,桃李高足遍布天下,学术成就灿然颇丰。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央大学医学院自1935年创建至1949年,15年间。培养了9届医学生共363名。其中医本科225名,牙本科29名,牙专科59名,护士师资班10名,司法检验专修科23名,高级医事检验科8名,研究生9名。他先后著有《内科学》、《输血原理与技术》、《体格检查学》、《内科实习指导》、《学习生作业规范》等教材和专著(图8)。其中《内科学》与《体格检查学》长期被列为大学医学院的教材。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戚寿南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医德及不朽的功业将与日同辉,永远值得后人缅怀与秉承! (资料搜集与整理 刘岐山 审核 余家仪 )
图1、青年时期戚寿南
图2、 北平协和医院医生合影(三排左六为戚寿南)
图3、 《中央日报》报道(1935年)
图4、戚寿南亲笔证明书
图5、欢送戚寿南出席国际卫生会议(1948年)
图6、戚寿南参加国际卫生会议
图7、老年时期戚寿南
图8、内科实习指导